奂氏

历史来源

奂[奂,读音作huàn(ㄏㄨㄢˋ)]

姓氏渊源:
  第一个渊源:源于芈姓,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西河郡守奂起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  西河郡,因历史朝代更迭、变迁,按史书记载大致有六种说法:
  1.春秋时期卫国属地,在黄河沿岸,即今河南省浚县、滑县以及其迤南北一段。
  2.战国时期魏国初置,治所设在今山西省汾阳市,辖地在今山西、陕西之间,黄河沿岸一带,金国国时期废黜,后由山西省古槐树南迁至河南省。
  3.位于陕西省古同州府地,在今黄河西岸、夏朝初期大禹所居、春秋时期子夏所居、战国时期奂起为郡守之地。
  4.战国时期魏国属地,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,系出芊姓,楚威王子,公子卓之后裔蕃衍之地。
  5.战国时期秦国所置,治所在宛县,在今河南省南阳市。
  6.汉朝时期所置,治所在富昌,辖地包括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察哈尔左翼前旗、陕西省旧榆林府一带。
  按史籍《史记》记载,奂起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西河郡守,楚国芈姓公族,权重位尊,其子孙后裔遂以其名位姓氏,称奂氏,世代相传至今
  第二个渊源:源于姒姓,出自三国末期曹魏国末帝曹奂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  曹奂(公元246~302年),字景明,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,三国时期曹魏国的最后一位皇帝。公元260~265年在位。
  曹魏齐王曹芳嘉平六年(公元254年),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废掉曹魏国皇帝齐王曹芳,十二岁的曹髦被立为帝。
  曹魏永安二年(公元260年),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继其兄司马师之后霸掌曹魏廷政,曹魏高贵乡公曹髦率宿卫欲诛司马昭,反为司马昭所杀。之后司马昭立曹奂,是为魏元帝。曹奂在位时,无可奈何成了司马昭的傀儡。
  曹魏咸熙二年(公元265年),曹奂为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取代,被裁封为陈留王,他至晋惠帝司马衷太安元年(公元302年)逝世。
  曹奂的后裔子孙有避免“八王之乱”祸及,取曹奂之名改姓氏为奂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家族名人

触 屏 版